top of page

策劃與製作

中國封建時期皇帝祭天可謂是歷史上最壯觀的事件之一,經過詳細考證,清朝乾隆十三年欽定的大駕鹵簿只有在皇帝舉行最高禮儀的南郊大祈,即只有到天壇祭天、祈榖求雨時才使用,因而是祭天大典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這一壯觀場面描繪出來,讓人們更直觀地看到當年乾隆祭天時的盛況是一件偉大而有意義的工作,它融合文獻價值與藝術價值於一體,為歷史文物研究探索出一條新路。
歷史上曾經有過一幅描繪大駕鹵簿的圖畫,現藏於大陸故宮博物館,該圖僅長十七點四五米,寬零點四八九米,成圖於乾隆十三年〈一七四八年〉,受當時各方面條件的限制,諸如繪圖材料、繪畫技巧、繪製者意圖等等因素的影響,今天看來已經略顯粗陋。

 

從一九八八年開始,蒐集整理大駕鹵簿資料,先後摘抄各類文獻史料數十萬字,製作大駕鹵簿器皿的卡片近三千張,整理出大駕鹵簿圖中八八六件器皿的詳細圖案,並有文字說明的顏色、形狀、尺寸,大駕鹵簿圖中民尉、旗尉、親尉、護尉、侍尉、官員的準確數字、位置、品級及服飾的查閱也是一項繁重而又繁瑣的工作。記載了乾隆皇帝時祭天儀式之盛大壯觀的場面,圖中包含三七七○餘人,三三○餘馬匹,十一頭大象,五輛大型彩車及二四八人的皇家車隊,八八六件器皿。都參考了大量史籍,進行了詳細的考證,具有相當高的學術及藝術價值。〈大駕鹵簿圖手卷〉長近六十米,寬零點八米。〈大駕鹵簿銅雕鉅作〉長一七四米,寬二米,由一七四片長一米寬二米的銅版鍛雕組合而成。參與大駕鹵簿圖的工作人員先後有數百餘人,包括大陸清史專家、美術家及五十多位畫家,共同籌畫與製作。銅雕部分則包括有雕刻家、金屬首飾雕刻師、鑄銅師等兩百餘人共同參與製作〈其中有數位是清朝宮廷首飾專家雕匠的傳人〉。

bottom of page